探尋脫貧密碼,助力鄉村振興 ——華中農業大學工學院“赴寧弘德”實踐團隊第四日實踐活動紀實
發布時間:2025-07-24 閱讀:
7月13日訊(通訊員 鄭蜜 金奕汝)
為深入了解脫貧攻堅歷程、感悟鄉村振興活力,7月13日,華中農業大學工學院“赴寧弘德”實踐團隊前往福鼎市赤溪村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團隊成員們在扶貧展館中追溯脫貧足跡,在茶商交流中探尋產業密碼,在助農直播中踐行青春擔當,度過了意義深遠的一天。
走進扶貧展館,回望脫貧征程
清晨,“赴寧弘德”實踐團隊從寧德市區出發,一路向北。車子駛離市區后,窗外的風景漸漸從高樓林立變為連綿青山,約兩小時車程后,赤溪村的輪廓在綠意中清晰起來。
上午,團隊首先走進中國扶貧赤溪展示館。數字化展廳的幕布生動展示了赤溪村的脫貧歷程,從曾經的貧困落后到如今的繁榮興盛,一幕幕畫面串聯起村莊的蛻變軌跡。
隨后,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團隊來到中國扶貧第一村展示館。館內一張張照片形成鮮明對比:昔日的土坯房、泥濘路,與如今整潔的村容村貌、寬敞的硬化路交相輝映。講解員細致講述著赤溪村從“輸血”到“造血”的扶貧故事,每一個細節都飽含著爬坡過坎的堅持與不易。成員們駐足凝視,深刻體會到“脫貧”二字背后凝聚的無數心血與汗水。
走訪當地茶商,探尋產業智慧
午后,實踐隊成員們走訪了當地茶商。在茶香四溢的茶廠里,大家一邊品嘗今年的新茶,一邊與茶商深入交流,了解白茶的前世今生。從茶樹種植的精細講究,到“日曬萎凋”等傳統工藝的獨特奧秘,再到近年來借助電商平臺將茶葉銷往全國各地的創新實踐,一杯清冽的白茶,不僅承載著赤溪村“靠山吃山”的生存智慧,更成為產業扶貧的鮮活樣本。成員們認真傾聽、詳細記錄,對鄉村特色產業帶動經濟發展有了更直觀的認識。
對話村書記,展望振興藍圖
隨后,團隊有幸采訪了赤溪村的吳書記。談及村里的產業規劃,吳書記眼中閃爍著希望的光芒。他介紹道,村里除了持續做精白茶產業,還在積極謀劃將生態旅游與民俗文化相融合,進一步拓寬村民增收渠道,讓村民的錢包更鼓,讓外出的年輕人愿意回鄉創業。書記的話語中充滿了對鄉村未來的憧憬,也讓團隊成員們感受到了鄉村振興的蓬勃朝氣。
開展助農直播,踐行青春擔當
夜幕降臨,團隊返回酒店駐地,開展了首次助農直播。成員們兩兩一組,輪流走到鏡頭前,向網友們展示蝦干和福安巨峰葡萄等當地特色農產品。大家分工協作,有的負責介紹產品特點,有的負責回復彈幕提問,有的負責打包準備,忙得熱火朝天。看著彈幕中網友們對農產品的濃厚興趣,成員們深切體會到,一部手機、一個鏡頭,就能將大山里的好東西送到全國各地。
從扶貧展館里的歷史回響,到茶廠里的煙火氣息,再到與吳書記交流時感受到的蓬勃朝氣,最后到助農直播的親身體驗,一天的實踐讓團隊成員們深刻理解了“扶貧第一村”的分量——它不僅是一個標簽,更是一群人用幾十年時間,將“不可能”變為“了不起”的生動注腳。接下來,團隊將帶著這份感悟繼續前行,為鄉村振興貢獻更多青春力量。
作者:鄭蜜 金奕汝 來源:大學生網報
社會實踐推薦
- 探尋紅色印記,傳承淮北革命精神
- 2025年7月15日,淮北師范大學“點亮八皖”實踐團走進淮北市博物館開展紅色實踐活動,團隊提前備好資料和調研問題,在館內紅色展區通過
- 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