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上午,"救在身邊,醫暖蔡山團"志愿團隊再次深入蔡山團,聚焦老年人和兒童群體,開展燙傷、燒傷、蟲蚊叮咬等常見疾病防治知識科普宣傳活動。
分組入戶調研,糾正燙傷認知誤區
活動中,志愿者們分成兩個小組,采取入戶走訪的形式開展工作。在與當地老人的交流中發現,雖然大部分老人具備及時就醫的意識,但在燙傷處理方面仍存在認知誤區。不少老人仍保留用鹽敷傷口等傳統處理方式,志愿者們耐心糾正這些錯誤做法,并詳細講解科學處理流程:首先要迅速去除傷處衣物,避免二次損傷;立即用15-25℃的冷水持續沖洗或浸泡傷口至少10分鐘;輕度燙傷可涂抹專用藥膏,若出現水皰切記不要自行刺破,需用清潔敷料覆蓋后及時就醫;特別強調不能使用牙膏、醬油等民間土方處理傷口。
(圖為志愿團隊入戶糾正蔡山團老人燙傷處理認知誤區 薛云羲攝)
針對地域特點,科普蟲咬處理方法
在蟲蚊叮咬防治知識科普中,志愿者們針對當地蜜蜂較多的情況,著重講解了不同蟲類叮咬的處理方法:被蜱蟲叮咬時,切忌強行拔除,需用松節油、酒精等使其自然脫落;隱翅蟲接觸皮膚后應立即用肥皂水清洗,并使用堿性溶液中和毒素;被蜜蜂蜇傷時,要先小心挑出毒刺,再用堿性溶液清洗傷口。
居民熱情配合,科普精準有效
每到一戶,老人們都熱情配合,對志愿者的到來表示歡迎。一位奶奶主動分享當地蜜蜂較多的情況,并表示自己被叮咬后會去醫院處理,但缺乏專業處理知識。志愿者們根據老人的實際需求,進行針對性指導,確保科普內容易懂實用。
踐行志愿精神,提升健康認知
通過一上午的走訪宣傳,志愿團隊有效提升了蔡山團居民對常見傷病的科學認知和應急處理能力,切實將健康知識送到群眾身邊,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志愿服務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