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后園社區熱鬧非凡,一場以“齊魯文心·江海墨韻”為主題的老舍文學經典分享會在此舉行。來自文學分享團隊的成員朱禹同等人為現場40余名涵蓋小學、初中、高中的學生們,帶來了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學盛宴,讓老舍先生的文字魅力在夏日的社區里綻放光彩。
活動伊始,團隊成員林真如以高考熱點切入,引出老舍先生的《鼓書藝人》,隨即帶領大家回顧了《駱駝祥子》《濟南的冬天》《貓》等經典作品,瞬間拉近了同學們與老舍文學的距離。互動環節中,同學們踴躍搶答關于老舍作品的問題,從《貓》中淘氣的“小梅花”到《北京的春節》里濃濃的年味兒,從《濟南的冬天》溫情的水藻到《母雞》中母性的光輝,大家的回答展現出對課本中老舍作品的熟悉與喜愛。隨后播放的《駱駝祥子》電影片段,更是讓同學們直觀感受到了老舍筆下舊中國底層人民的悲慘生活,現場氛圍愈發濃厚。
在分享老舍文學初心環節,秦立倩詳細講述了老舍與山東大學的深厚淵源。1930年至1936年間,老舍在齊魯大學與國立山東大學任教,這段經歷成為他創作的高峰期,短短不到三年便完成約131篇、90余萬字的作品,著名的《駱駝祥子》就誕生于此。她還以《駱駝祥子》《鼓書藝人》《茶館》等作品為例,生動闡釋了老舍“為普通人立傳,為時代發聲”的創作初心,讓同學們了解到老舍的故事并非憑空想象,而是源于對生活的細致觀察和對底層人民的深切關懷。
經典共讀與賞析環節,邢天齊選取《駱駝祥子》買車、《濟南的冬天》雪景、《想北平》戀鄉、《茶館》王利發獨白等片段,組織同學們分組朗讀、賞析。在《駱駝祥子》中,同學們感受到祥子攢錢買車的艱辛與執著;在《濟南的冬天》里,領略到雪后小山如童話世界般的美景;在《想北平》中,體會到老舍對家鄉深沉而難以言表的愛;在《茶館》王利發的獨白里,讀懂了舊時代小市民的無奈與期盼。大家在朗讀中感受文字的力量,在賞析中品味老舍文學的魅力。
分享會林真如還探討了“我們為什么要讀老舍”這一問題。團隊成員結合老舍作品中對底層人民的關懷、對生活的熱愛與對時代的思考,指出老舍的文字具有穿越時空的力量。讀老舍,能讓我們讀懂中國人的精神底色,學會熱愛生活的藝術,找到與時代對話的方式。活動最后,團隊成員推薦了《四世同堂》《月牙兒》《小坡的生日》等其他老舍作品,并布置了相關實踐練習,鼓勵同學們深入閱讀,感受老舍文學的精髓。
此次在后園社區的老舍主題文學分享會,讓同學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深入了解了老舍及其作品,感受到了老舍文學的獨特魅力。正如老舍的文字能穿越時空,這場分享會也在同學們心中播下了熱愛文學的種子,激勵著他們在未來的閱讀中繼續探索老舍的文學世界,汲取成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