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杭州師范大學“救在浙里”紅十字會急救科普小分隊懷揣著熱情與責任,踏上了社區入戶走訪的社會實踐之路,旨在宣傳以及普及急救知識。
入戶時,他們分成6個小組,每到一戶都先了解家庭構成,再針對性調整宣講內容。面對有兒童的家庭重點講解氣道異物梗阻急救法,遇見獨居老人則反復演示跌倒后的自我保護與求助技巧。
在三樓李阿姨家,小分隊成員張同學用模型演示海姆立克法時,李阿姨突然紅了眼眶:“前年我小孫子吃花生卡著了,當時全家都慌了神,要是早知道這個方法就好了。”小分隊成員立即手把手教她操作要領,直到李阿姨能準確完成整套動作。離開時,李阿姨特意把急救手冊貼在冰箱上,說要讓兒子兒媳也好好學習。
走訪到獨居的王大爺家時,小分隊發現老人患有高血壓,卻不知道突發中風的應急處理。他們耐心講解“FAST 原則”——觀察面部是否對稱、手臂能否抬起、說話是否清晰,一旦出現異常立即撥打120。王大爺認真記在小本子上,還讓成員把急救電話設成快捷撥號。
社區居委會主任表示,這次活動填補了家庭急救知識的空白,后續將聯合志愿者開展季度性復訓,讓急救技能真正扎根社區。參與活動的志愿者們也深有感觸:“課本上的知識只有走進生活,才能體現它的價值。看到居民們認真學習的樣子,就覺得所有付出都值得。”
這次社區入戶走訪社會實踐活動不僅使他們深入了解了社區居民的生活狀況和實際需求,鍛煉了溝通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增強了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同時,這次活動如同一顆種子,將急救意識播撒在社區每個角落,用青春力量守護著千家萬戶的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