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午后,西安工業大學“秦地泥韻·匠心筑夢”暑期社會實踐隊一行十人,懷抱著對非遺文化的探索熱忱,踏入寶雞鳳翔這片歷史底蘊深厚的土地。烈日高懸,卻未減隊員們的求知熱情,稍作休整后,眾人便直奔泥塑村,以“秦地塑泥傳韻,青春匠心筑夢”為指引,解碼泥土承載的歲月密碼,沉浸式感受泥塑文化的獨特肌理與溫度。
踏入泥塑村,先去參觀非遺傳承人的文創店,各種手工藝術品讓人眼前一亮,然后映入眼簾的是廣場,如同一節講述非遺文化的課堂。在這里,泥塑文化的發展用照片形象的展示出來。作為寶雞鳳翔極具標識性的文化符號,泥塑產業早已跳出單純的技藝范疇,成為鄉村經濟的有力支撐點。代代相傳的泥塑手藝,村里打造了特色文旅產業,使其真正變成村民口袋里的“真金白銀”,成為鄉村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更讓寶雞文化借由泥塑這一載體,走出陜西、走向全國,走向全世界講好屬于中國鄉土的文化故事。
到泥塑博物館之后,跟著工作人員了解泥塑的制作流程,近距離的觀摩泥塑的每一步制作。在作坊里,老師傅們端坐案前,雙手似有魔力,和泥時力道精準,讓松散的泥土逐漸有了筋骨;塑形時指尖游走,寥寥數下,生動輪廓便躍然眼前;雕刻、上色環節,更是將藝術巧思融入每一道紋路、每一抹色彩。其中也不乏有年輕人,他們或許是被這項文化深深吸引,或者是繼承家里老一輩非遺人的手藝。在這里,傳統與青春不再是割裂的兩端,而是相互擁抱、彼此成就——老師傅們用經驗守護傳承的底線,年輕人們以創意拓寬發展的邊界,讓泥塑從“博物館里的老物件”,逐步變身“年輕人追捧的潮文化”。
走到博物館的展品廳后,瞬間被濃厚的藝術氛圍包圍。胡新明大師的創作陳列其中,那些作品以泥土為紙、以匠心為墨,繪就形態各異的娃娃。威風凜凜的“鳳翔泥塑馬”,鬃毛飛揚、眼神銳利,仿佛下一秒就要馳騁天地;憨態可掬的“泥塑虎娃”,咧嘴笑出的喜慶模樣,藏著百姓對平安幸福的祈愿。每一件作品都飽含著對生活的熱愛,更沉淀著非遺傳承人對堅守文化根脈的執著。
寶雞鳳翔的泥塑村以一方泥土為紐帶,串聯起經濟賦能鄉村振興與文化傳承點燃青春熱情的雙重使命,貫通過去與未來。當青春力量涌入鳳翔非遺傳承的洪流,秦地塑泥之韻愈發悠長,既為鳳翔的鄉村振興筑牢文化根基,更讓古老的泥塑技藝在新時代煥新出彩。這場在寶雞鳳翔展開的非遺探尋之旅,我們見證的不只是泥塑技藝的精巧,更是傳統與青春攜手筑夢的無限可能——在鳳翔的泥土千錘百煉間,傳承人堅守創新中,非遺正書寫屬于這個時代的嶄新篇章,而青春匠心,正是驅動這一切的蓬勃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