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理工大學“育英計劃”實踐團:信惠鄉鄰,育助同行
作者:林玉棟 楚欣雨 梁峻瑜
7月17日,為深入貫徹執行國家資助育人政策,積極探索鄉村信用體系建設與高校育人實踐的創新融合路徑,山東理工大學"育英計劃"社會實踐團在洼子村,開展信用積分兌換專項走訪調研活動。此次活動以"助力鄉村振興,踐行育人使命"為宗旨,通過深入基層、實地調研的方式,為構建高校與鄉村協同發展新模式貢獻青春力量。
圖為實踐團成員走訪村民
在洼子村調研期間,實踐團成員分為多個小組,采取"入戶走訪+實地考察"相結合的方式,全方位了解信用積分制度在鄉村治理中的實際運行效果。實踐團成員走進村民院落,通過“拉家常”的方式傾聽村民講述參與信用建設的親身經歷;深入村內商超、便民服務站等場所,實地觀摩信用積分兌換流程,詳細記錄積分兌換標準、兌換商品種類等具體細節。在與村民的深入交流中,實踐團成員真切感受到信用積分制度對改善村風民風、提升村民文明素養的積極影響,也了解到這一創新機制在激勵村民參與環境整治、志愿服務等鄉村治理活動中的獨特作用。
圖為實踐團了解信用積分兌換流程
此次走訪調研活動是實踐團創新資助育人工作模式的重要實踐探索。實踐團以洼子村信用積分兌換制度為研究樣本,通過深入基層調研,讓學生們在社會大課堂中深化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等國家政策的理解認識;另一方面,通過挖掘整理鄉村信用建設典型案例,為學校資助育人工作提供鮮活的實踐素材和創新思路。調研過程中,實踐團成員還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就完善信用積分制度提出建設性意見,展現新時代大學生的責任擔當。
圖為實踐團成員對村民進行了解
實踐團成員將持續深化調研成果,重點圍繞"高校育人資源"與"鄉村治理需求"的精準對接,探索構建更加系統化、長效化的"校地協同"育人模式。通過建立常態化實踐基地、開發特色實踐課程、組建專項服務團隊等方式,將資助育人工作深度融入鄉村振興戰略,著力培養既有扎實專業知識,懂基層、愛農村、有社會責任感的新時代青年人才,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貢獻高校智慧和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