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6日,朝陽為高塘島校園鍍上一層金色,寧波大學滴水行動之海韻文耕小分隊成員滿懷熱忱到校,開啟暑期假日課堂第三日活動。在夏令營第三天的活動中,傳統扎染技藝、職業興趣探索和低碳環保實踐三個特色課程輪番登場,讓孩子們在動手實踐中感受文化魅力,在互動游戲中種下夢想種子。
古法新韻:當草木染遇見童真創意
“老師,我知道!這是靛藍色!”孩子們清脆的應答聲點燃了課堂。一場關于傳統色彩的競猜游戲,讓這些源自自然的美麗顏色深深印在孩子們腦海中。
游戲后,老師順勢引出主題,指著古畫中古人的服飾講解:“這些溫潤雅致的色調,大多來自大自然的草木花葉,這就是‘草木染’的奧秘。”當提及草木染與扎染結合可制成衣服、包包等工藝品時,孩子們更是滿眼期待。與此同時,姚老師補充道:“古人還用海邊貝殼提煉色彩呢!”她笑言“生物染”需大量貝殼,其特殊氣味讓古人“又愛又怕”,逗得同學們大笑。
最熱鬧的當屬小小設計師環節。孩子們在白紙上勾勒出裙子、外套的輪廓,五彩畫筆在紙上“舞動”,有的畫滿海浪紋,有的綴著花草圖案,一個個充滿創意的設計躍然紙上。作品展示時,孩子們舉著畫紙,興奮地分享自己的想法,整個課堂充滿了歡樂與創意。
尋夢群島:發現心中的熱愛
第二節課上,孩子們化身海洋探險家,前往六座島嶼探索興趣的秘密。老師結合生活實例解析興趣內涵:“穩定投入、持續關注、主動參與,這樣的活動才是真正的興趣。”隨后的“打包興趣”環節,孩子們爭相分享:“我喜歡打羽毛球”“我喜歡做手工”,稚嫩的聲音里滿是篤定。
“島嶼探險”環節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你畫我猜”游戲中,小畫家們在黑板上盡情揮灑創意,圍觀的同學紛紛舉手搶答,現場熱鬧非凡;“表情密碼”游戲里,小組同學用抽到的表情嘗試說服他人,趣味互動間藏著對溝通的思考。
分享環節,孩子們暢談與興趣相關的夢想,“我想當科學家”“我想當舞蹈家”等話語接連響起,一個個小小的夢想在興趣的滋養下悄然生長。
綠色行動:小小改變守護地球
午后的科普課上,“碳碳號”列車載著同學們開啟了低碳探索之旅。徐老師從生活經驗切入,結合冰川融化的震撼視頻,讓學生直觀感受碳排放影響。隨后,“碳”索者行動展開:從空調調至26℃更省電,到食堂踐行“光盤”舉措,徐老師帶領大家學習減碳實用妙招。在家庭“碳索者”活動中,孩子們動手改造紙袋,“我的紙袋能當書架!”一名學生舉著作品分享,將“循環用”理念落到了實處。
趣味游戲環節,搶答聲接連不斷,大家在互動中鞏固低碳知識。最后,孩子們在“承諾樹”寫下“隨手關燈”“雙面用紙”等承諾,將課堂所學轉化為日常習慣,讓低碳意識深植于心。整堂課生動有趣,為孩子們播下綠色生活的種子。
巧手生花:體驗扎染的魔法
課堂上,教師先播放象山非遺草木染視頻,結合知識問答,系統講解傳統扎染文化,闡述藍草染色的古老技藝與自然饋贈。實踐環節中,學生們在教師的指導下,動手體驗扎染技藝。他們充分發揮想象力,運用折疊、扭曲、捆扎等手法,在白色布料上塑造出各具特色的形態。隨后,他們謹慎地將布料浸入染料,輕柔攪拌,確保著色均勻。隨著時間推移,拆開棉線,藍白相間的圖案逐漸顯現,素白布料染上繽紛色彩。一件件作品靈動別致,教室里滿是創作的欣喜。
這不僅是手工創作,更是對扎染的再認識:從非遺文化中蘊含的匠藝傳承,到染品肌理間顯現的自然印記,同學們在分享時談及“扎得越緊顏色越淺”的發現,讓尋常布料成為串聯傳統、自然與創意的紐帶。
尾聲:藍白交織的成長印記
暮色漸濃,第三天的活動在孩子們的笑聲中落下帷幕。指尖的創意、探索的熱忱、環保的初心,已悄然成為孩子們成長的印記。在接下來的日子里,實踐成員們將繼續深耕課堂,開展更多豐富多彩的活動,讓非遺文化的傳承與教育的溫暖在這片土地上持續綻放光芒,書寫更多動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