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怎么來的呢?”“為什么水有時候是液體,有時候又變成冰啦?”7月17日15點,山東理工大學“圓夢”社會實踐團走進荷韻小學,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科學小課堂。課堂上不僅為學生們揭開了水的神秘面紗,還巧妙融入了科學家的勵志故事以及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孩子們帶來了一場知識與精神的雙重盛宴 。
在科學知識講解環節,實踐團成員借助精彩的動畫與生動的模型,深入淺出地闡述水的特性與形成過程。“小朋友們,水在自然界中非常神奇,它是由氫和氧兩種元素組成,在常溫常壓下是無色無味的透明液體,但它又能在液態、氣態和固態之間相互轉化,就像會魔法一樣。”孩子們的眼睛里滿是好奇與興奮,紛紛舉手提問,現場氣氛熱烈非凡。
為了讓學生們更好地理解科學研究的意義,實踐團成員還講述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的故事。“竺可楨爺爺一生都在和大自然打交道,他幾十年如一日地觀察記錄天氣變化,不管是烈日炎炎還是寒風刺骨,從不間斷。他通過自己的堅持和努力,為我國氣象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繪聲繪色地講述著竺可楨的科研歷程,孩子們聽得聚精會神,對科學家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立志要像竺可楨爺爺一樣,做事有恒心、有毅力。
在課堂的最后,實踐團成員結合黨的二十大精神,向學生們傳遞科學強國的理念。“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到,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科學對于國家的發展至關重要,希望同學們能從現在開始,努力學習科學知識,將來成為國家科技發展的棟梁之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
“這次科學小課堂形式新穎、內容豐富,不僅讓孩子們學到了科學知識,還在他們心中種下了科學夢想和愛國的種子。未來我們將繼續開展更多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把科學知識傳遞給更多的孩子,助力他們在科學的海洋里揚帆起航,為實現國家科技強國目標貢獻青春力量。